十二五梅州水利总投资金额:322.6亿元 |
2011年8月2日 『99100IT园地』 浏览选项:
出处:梅州网 |
|
|
|
|
| |
|
近年来,我市水利事业快速发展:完成了12宗16项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180公里韩江梅江沿岸重点堤围的建设任务,完成了362宗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解决了5.52万移民住房难问题,解决了62.35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为我市绿色的经济崛起提供了可靠的“水安全”保障,也有效地促进了我市“水经济”的长足发展和“水效益”的逐渐发挥。
76亿元投入让城乡水利泽惠民生
“十一五”期间,我市投入水利建设资金76亿元,其中省级以上投资近40亿元。我市把水利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全力确保水安全、强化水管理,营造水景观、打造水文化,发展水经济、发挥水效益,大大提高了城乡水利防灾减灾能力,提高了农田水利工程防洪抗灾和灌溉、供水能力。我市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连续四年被省评为先进单位一等奖,并在今年4月份全省总结表彰大会上被省评为先进单位。我市通过几年艰苦努力,共完成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12宗16项,总投资19.8亿元,包括8宗堤围、1宗大型水库(兴宁市合水水库)和3宗中型水库的除险加固。梅州城区以及各县(市)城市防洪标准达50年至100年一遇,防御能力大大提高。韩江梅江沿岸180公里重点堤围涉及全市7个县 (市)21个镇,保护沿岸群众98万人、21万亩耕地,初设总投资8.97亿元,工程纳入全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专项,从正式启动到基本完成仅用了3年时间,防洪标准达20年一遇。
近年来,我市投资4.3亿元完成了177宗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从2008年起,市财政对已注册的654宗小型水库每年每宗补贴工程管理经费1000元,对1533宗库容1万立方米以上的山塘每年每宗补贴管理经费500元。各县(市、区)参照市级的做法,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落实管理责任和岗位补贴,解决了多年存在的水库、山塘监管难的老大难问题。
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工作也走在全省前列。我市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为113.11万人。2006年起,陆续实施305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5.98亿元,计划在2013年前完成。至目前,已完成207宗计划任务,解决了63.97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今年,又把全市未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181个贫困村列入计划,将解决10多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可使60多万农民解决饮水不安全问题,惠及广大农村百姓。
可持续发展让“水效益”日渐显著
近几年来,我市各级水利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认真抓好大中型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加大,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五华县东方红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蕉岭黄竹坪水库、梅江区城北干才水库加固扩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清凉山水库扩容工程初步设计和地质勘察报告审批等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将于今年9月开工。合水水库加固建设使水库库容大大增加,有效地保证了兴宁市城乡饮用水安全,保证了兴宁平原的防洪安全。
我市小水电建设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市可开发水电装机132.35万千瓦,目前已开发92.15万千瓦 (其中小水电装机容量达71.75万千瓦),2010年发电量25亿千瓦时。小水电的长足发展,为梅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清洁能源。
我市坚持规划先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先后出台《梅州城区后备饮用水源规划》、《梅州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和《梅州市江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等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划定了梅州市区和各县(市)城区及31个主要镇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已批准一级保护区面积345平方公里。为净化水质,目前,已建成梅州市区江南污水处理厂、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和梅县新城、兴宁、平远、蕉岭、大埔、丰顺、五华等9座污水处理厂,日污水处理能力达17.6万吨。我市积极开展水土流失治理,有效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至“十一五”期末,全市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642平方公里,其中新增治理3202平方公里,维修提高2440平方公里。
“十二五”总投资322.6亿元再兴大手笔建设
今年是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省委九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的起步之年,实施 “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实现梅州绿色的经济崛起的提速之年。市委书 记李嘉到市水务局调研时指出,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给水利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国家和省将会有更大的项目资金投入水利建设,可以说水利建设的春天到来了,也给我市水利工作带来最难得的机遇。
如何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市水务局相关人员向记者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市规划建设防洪除涝减灾、民生水利、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节约保护、水土保持与河湖生态修复、水务行业能力建设等六大类1784宗水利(水务)工程,总投资322.6亿元。重点是构建人水和谐的水利工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良性发展的农村水利保障、统一高效的管理、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创新务实的科技信息化与人才队伍 “六大体系”,实施防洪除涝减灾、民生水利、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节约保护、水土保持与河湖生态修复、水利行业能力建设等 “六大工程”,全力确保“水安全”。通过上述工程建设,在五年内基本建成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防洪安全体系、供水安全体系、水环境和生态环境安全体系。 来源: http://www.meizhou.cn/news/1108/02/11080200001.html (本文已被浏览 1732 次)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