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 |
2011年9月6日 『99100IT园地』 浏览选项:
出处:梅州日报 |
|
|
|
|
| |
|
 [追忆峥嵘岁月 缅怀革命先烈]
近日,兴宁市正式被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为“中央苏区县”,确认了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地位,还原该市革命斗争的历史面貌,告慰了先烈,激励了后人,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梅州的“红色资源”,为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新梅州有积极贡献。
亲历者口述:兴宁儿女建立政权参加艰苦斗争
多年来,兴宁市委党史研究室收集了大量当年参加革命的亲历者的口述史料,佐证了兴宁的英雄儿女曾在中央苏区时期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
中共兴龙县委委员、县革命委员会副主席曾九华在《回忆中共兴(宁)龙(川)县委的斗争历程》说“作为历史的见证人,见证了中共兴龙县委、县革命委员会的斗争历程,特别是兴宁人民在五兴龙县委、县革委的领导下,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斗争,以及兴宁人民为扩展苏区版图与***军队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同时,也谈到“1931年冬,五兴龙县委又迁移到寻乌车头。这时,五兴龙县委实际上已由江西省委管辖了。……6月,根据赣西南特委的指示,在兴宁黄陂新村黄沙溪成立中共兴龙县委员会”,说明中共兴龙县委隶属于中央苏区江西省(后为粤赣省、赣南省)领导的史实,可以证明兴宁属中央苏区范围。 张凯在《留在中央苏区的红军坚持游击战争的回忆》中讲述了红军长征后,留在中央苏区兴宁坚持游击战争的回忆,他谈到“同时设法与中央分局、中央军区联系到广东兴宁、平远一带去找兴宁特委,同时决定将所有来到这个地区的部队和本地游击,编成三个大队。……在军事部署上,以一个大队在安远,一个大队在寻乌,一个大队到广东平远、兴宁一带活动,每个大队约百把人”。
原国家主席杨尚昆在《中共闽粤赣边区史》的序言中也说到“早在大革命时期,粤东、闽西南、赣南三个地区的共产党人广泛发动群众,宣传党的纲领和路线方针,领导大规模的革命运动……在土地革命时期,这三个地区的革命运动由于实行和坚持了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方针和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方向,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下,建立了大片农村革命根据地,并逐渐连成一片,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历史的见证人,他们回忆了五兴龙中心县委成立的经过以及参加过无数的惨烈的战斗经历,说明了当时五兴龙县委是客观存在的,也证明了当时兴宁已是苏维埃县。
史学界:兴宁属中央苏区所辖范围
兴宁是否属于中央苏区所辖范围,史学界在这方面早就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闽粤赣苏区与中央苏区的密切关系》(作者罗梅腾,中共党史研究1990年第2期)这篇论文通过详细的史料和亲历者口述,得出肯定的结论:闽粤赣苏区之粤东北(五兴龙、蕉平寻、梅丰等)是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
《中央革命根据地词典》(档案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书中在介绍党组织、政权组织和军事组织时,分别介绍中共五兴龙县委、中共兴龙县委,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兴龙县革命委员会、兴龙寻安县革命委员会,五兴龙县游击大(总)队、东江红军五十团、兴龙县游击大队。
《中央苏区辞典》(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在介绍中央苏区共产党组织、苏维埃政权组织时,分别介绍中共兴龙县委和兴龙寻安县革命委员会。
《中共闽粤赣边区史》(闽粤赣边区党史编审小组著,林天乙主编,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出版)在第102面论述:……至此,闽粤赣苏区经过几个月的恢复巩固之后,已经同江西中央苏区巩固地连成一片,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兴宁地方史(第一卷)》(中共兴宁市委党史研究室著,2003年10月出版)文中阐述:……至1929年冬,五兴龙苏区的范围几乎比刚成立时扩大两倍。特别是兴、龙北部山区的罗浮、罗岗、大坪、黄陂、上坪、茶话、青化、贝岭、麻布岗、细坳等广大地区都成为五兴龙苏区的主要根据地,使五兴龙苏区与赣南、闽西根据地连成一片,成为广大的闽粤赣苏区,最后成为中央苏区的主要组成部分。
历史文献:细数兴宁儿女斗争历程
从目前可查阅到的历史文献中可以清晰细数兴宁儿女在苏区时期建立政权、参加革命斗争的一系列真实情况。
《中共东江特委给省委的报告——东委组织系统与组织工作状况》(1929年8月2日),报告阐述兴宁组织基础较好:兴宁县委委员9人,候补委员2人,常委5人,书记1人。全县成立区委11个和中心区委1个,支部77个,计同志(即党员)729人,其中工人占12%、农民占74%、士兵占5%、知识分子占9%。武装组织2330人,短枪驳壳15支,洋枪60支。群众组织农民6396人,工人400人。
《全国苏维埃区域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红军第十一军(东江)报告》(1930年5月18日)阐述:一九二九年开始,便在五华、丰顺、兴宁等县爆发武装冲突……而给敌人以一个有力的打击。至夏收斗争时,在五华、丰顺、兴宁等处,已取得部分的抗租的胜利,造成广大的赤色区域。目前统计东委所管理的16个县份中,已有县革命委员会8个:……兴宁……区苏维埃20个,区革命委员会20多个,乡苏维埃278个,人口约30万……
《西北分委通告(第二号)——加紧年关斗争,反对进攻苏维埃及红军》(1931年12月27日)通告指出:……结合年关斗争,……我们要以梅县城、兴宁城及五华篷船工人为中心,要布置发动领导这些地方工人的斗争……。这份通告由蕉平寻县委翻印,说明兴宁与寻乌等县关系非常密切。
《兴龙工农劳苦群众一致武装起来配合红军消灭敌人》(中共兴龙县委,1934年4月10日)告示中指出:……消灭团匪,打土豪,没收土豪家产,实行土地革命,配合红军迅速彻底粉碎敌人五次“围剿”,消灭广东军阀,建立兴龙苏维埃,开展东江的斗争局面,争取独立自主的苏维埃新中国……
《兴龙寻安革命委员会布告》(1935年2月1日)中说:……反抗丈田灶捐,今有罗岗兴宁。斗争都得胜利,全靠工农齐心……兴龙寻安一带,建立工农专政。打倒国民匪党,残匪彻底肃清……
……
文物史料:苏区县的见证
现存的一些历史文物史料充分证明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兴宁革命斗争史实,记述兴宁当时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情况,证实兴宁当时已是一个完整的苏区县。
这些文物史料有:闽粤赣边五兴龙县苏维埃等印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五兴龙游击队名册、中共五兴龙县委、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中共兴龙县委、兴龙县革命委员会等遗址照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标语、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兴宁第五区信蕉乡赤卫队点名册、1951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革命根据地慰问团在兴慰问……
在漫长的革命过程中,中共兴宁地方组织领导人民群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蓝胜青、刘光夏、陈锦华、罗屏汉、蔡梅祥5位县委书记的壮烈牺牲,以及670多名烈士和所有无名烈士,用他们的血肉之躯铸造了兴宁历史的丰碑。其功、其德、其言,永留天地之间,与神山而比肩,伴宁水而长流,人民将永远记住他们!五兴龙苏区的创建,是毛泽东同志关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农村包围城市,走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伟大实践,是其后来形成闽粤赣苏区并成为中央苏区重要组成部分的基础,在红色斗争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本文已被浏览 3473 次)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