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供水紧张现有水厂叫累 |
2012年6月6日 『99100IT园地』 浏览选项:
出处:梅州网 |
|
|
|
|
| |
|
随着夏季用水高峰期的到来,不少细心的市民发现,梅城近期爆水管事故多了起来,有些地方供水时断时续,这究竟是何原因?“大部分管道建成年代久远,比如梅城江北的凌风路、仲元路等区域主供水管网大部分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敷设的,有些甚至还是陶瓷管,超期服役成了供水管道爆裂、跑冒滴漏现象严重的主要原因。”市自来水总公司负责人坦言,梅城绝大部分管网从建成开始运营至今,达40年之久。由于管道老化,管内易生锈、积生水垢,容易造成自来水发黄的现象。同时,受气温骤降骤升影响,在寒冬或盛夏时供水管自身热胀冷缩,爆管现象大幅增加。高峰期时,梅城爆漏管多达70多处,全年平均每天30多处,给广大市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
    超期服役的水管,不仅会造成水资源浪费、回收率降低和企业亏损增大的恶性循环,还可能使供水水质受到二次污染,为何不尽快进行改造升级?“由于资金限制,公司在发展生产和供水的同时,没有能力投入大量资金对管网进行改造。”据市自来水总公司负责人介绍,自2003年以来,梅城自来水价格一直未调整,居民生活用水1.48元/立方米,与全省其他20个地级市相比,我市的水价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随着供水成本及各项费用的增加,企业处于政策性亏损状态,因此,该公司每年只能投入200多万元资金,对管网进行维修或小范围改造,保障梅城范围内的正常供水。
    超负荷运转新建水厂资金压力大
    近年来,梅城居民数量不断增加导致城市用水量大增,目前,梅城自来水用户已达18.4万户,日平均用水量16万立方米,夏季供水量达到全年高峰。近期,随着天气变热,用水量大幅度增加,每天供水量达到18万立方米。“梅城的主供水厂西桥水厂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均较为落后,生产能力为每天10万立方米,目前已超负荷30%在生产运行 。”市自来水总公司负责人表示,为缓解梅城用水增量的问题,去年,市委、市政府将东升水厂(即西桥水厂分厂)扩建工程专门列为 “十件实事”之一。然而,扩建工程投入使用后,西桥水厂超负荷30% 生产、东升水厂满负荷生产,按照梅城供水规模每年增加约8%来推算,现有供水能力也只能满足今后3年内城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为更好地解决供需矛盾,我们在梅城拟新建日产20万吨的新水厂。”市自来水总公司负责人表示,西桥水厂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只有通过升级改造才能满足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新国标的要求。然而,作为梅城唯一主力供水厂,目前无法进行停产改造,只有待城区新水厂建成供水后,方可实施改造。由于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新建水厂投资估算5亿元,约需3至5年的建设周期,市自来水总公司面临很大的资金筹集压力。
    超前意识节约用水已刻不容缓
    梅城虽然水资源较为丰富,在用水供需矛盾日益紧张的情况下,部分群众节水意识仍然不高,生活中存在不少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很多人刷牙不用水杯而让自来水哗哗地流,洗碗、洗水果直接用自来水冲淋,这都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市民周女士说,她周围的亲戚朋友大多没有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她建议,大家洗手、洗脸、刷牙时要先接水,可以用淘米水洗菜、浇花,还可将洗水果、洗菜、洗衣等用水保留下来,用来冲厕所、洗拖把等,用水后及时关上水龙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养成“一水多用”的好习惯。
    梅城自来水由梅县西阳镇的清凉山水库饮用水源供给,虽然目前水源充足,但随着气温升高,生活、生产等各类用水负荷将进一步增加,供水需求势必越来越紧张,节约用水已经刻不容缓。市自来水总公司负责人介绍,由于水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资源,同时也是一种特殊商品,早在2008年,国家已提出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发出《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要求自2009年1月1日起执行水资源费征收新标准,增强市民节水意识,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目前,梅州城区是广东省内少数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未到位的城市之一,按规定提高征收标准势在必行。按照我省标准,城乡生活用水以及生产、经营取用水的水资源费为0.12元每立方米,将纳入供水价格中。 来源: http://mzrb.meizhou.cn/data/20120605/html/4/content_1.html (本文已被浏览 1978 次)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