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获批复 |
2014年3月21日 『99100IT园地』 浏览选项:
出处:梅州网 |
|
|
|
|
| |
|
梅州市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本报讯 (记者李跃) 日前,《国务院关于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的批复》发布,原则同意《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该《规划》对于探索革命老区扶贫攻坚新路子、推动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意义。《规划》涉及的县共108个,其中江西57个、福建41个、广东10个。自去年8月起,我市8个县(市、区)均属中央苏区范围。此次《规划》出台,我市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争取早日实现绿色经济崛起。 据悉,国务院要求,江西、福建、广东省政府要制定实施意见和具体工作方案,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确保《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如期实现。《规划》的总体思路是赣闽粤“苏区县”连片开发,涉及民生保障、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县域经济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公共服务均等化、构筑振兴发展平台等。《规划》要求,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应着力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的支撑能力;着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生态保障能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努力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使原中央苏区广大人民早日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确保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来源:2014.3.20梅州日报头版下部
《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获批后,市委书记朱泽君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我市各级各部门认真研读并全力推进“落地” 全面对接新政策 力促梅州大发展 
  本报讯 (记者李跃 实习记者李艳良)自国务院正式批复《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一个多月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朱泽君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各部门认真研读,深刻领会,结合我市实际,谋划策划,全面对接和跟进,力争振兴发展梅州。
最具含金量的国家扶持政策
《规划》作为原中央苏区2014至2020年区域发展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布局重大项目的重要依据。我市是全国五个之一、广东唯一全域被确认纳入规划范围的地级市。《规划》中涉及梅州的基地有10个、重大平台12个、项目25个,高铁建设、机场搬迁纳入其中。市发改局局长张运全说,《规划》获得国务院的批复,意味着梅州的发展战略首次上升到国家层面。“首先,《规划》提出‘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国外优惠贷款等资金时,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这是到目前为止,我市可享受的、最具‘含金量’的国家扶持政策。”张运全说,《规划》还在投资、金融、资源利用、产业发展、改革创新等方面细化实化了政策扶持,同时,一方面将我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如梅汕、鹰梅、浦梅、梅惠铁路、梅县机场迁建等纳入规划,有利于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或前期工作。另一方面,还可根据《规划》策划生成、培育、储备一批事关梅州发展大局的重大项目,促进我市经济发展。
老区有望搭上政策快车
《规划》印发后,市老促会专门进行了研读,并向市委递交了“贯彻落实国务院《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的建言”,建言对《规划》进行了详细解读。“此次《规划》全面厚重,意义重大,目标明确,很具针对性。”市老促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规划》提出打造“双核六组团”的空间发展格局,我市是“粤东北组团”的核心组成部分。要求培育壮大新型电子、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四大产业集群,促进梅州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把梅州市打造成粤闽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广东省绿色崛起先行市和文化旅游特色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经梅汕高铁、梅河高速,向东经饶平打通出海口,向西联动龙川、和平、连平、南雄等山区县,打造海陆联动的城镇密集带。据市老促会的统计,整个规划体现了大交通、大能源、大生态、大文化和大民生,在对接项目中实名点出梅州的达40多处,公共对接的涉及850多项(处)。
奋勇争先推动政策贯彻落实
《规划》政策针对性强,涉及范围广,全市各部门能否真正动起来,是政策落地的重要保证。张运全表示,《规划》的获准实施,吹响了争取落实政策攻坚战的号角。为此,他建议,全市各级要高度重视,在认真学习把握《规划》的基础上,加快成立专门机构,匹配专门人员和经费,以统一指挥,协调行动,明确职责,形成争取落实政策合力。同时,要注重研究《规划》的政策内容,有针对性地策划、培育一批项目,强化项目建设,要将争取落实工作常态化、重点化。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方案,明确细化目标和工作进度,主动出击,强化上级部门汇报沟通。
“我市可在高铁、铁路和高速公路方面,促进已定项目尽快建成,谋划争取陆海联运项目,建立多种运输方式紧密衔接配套的综合物流体系,改善我市交通,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扩容提质提供前提保障。”市老促会相关负责人认为,我市应该积极向上一级争取发展资源工业和现代工业产业,一改过去工业落后面貌。此外,还可积极谋划走持续发展道路,增加资源保障能力,全面推动梅州发展。     来源:梅州日报 2014.5.18头版 (本文已被浏览 1457 次)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