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三学会” |
2012年5月25日 作者: 『99100IT园地』 浏览选项:
本文已被浏览 1730 次 |
|
|
|
|
| |
|
黄遵宪纪念中学以课改、特长培养双管齐下促学生全面发展——
【治校方略】
    地处梅城东郊小溪唇的黄遵宪纪念中学是为纪念我国近代著名爱国诗人、杰出的外交家、教育家——黄遵宪先生而创办的一所初级中学,原名“公度中学”,2006年改名为“黄遵宪纪念中学”。人们刚走近校区,就见到学校的围墙上镌刻着一幅幅黄遵宪先生的名言警句,可谓是“未入校门,先闻书香”。
    黄遵宪纪念中学教育、教学设施完善,师资力量强,校风好。建校30年来,传承了黄遵宪先生“兴学育人,教育兴邦”的精神,实践了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新”的办学理念。
    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该校从2007年起,率先在全校推行“小组竞争,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改革,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这个改革将每个班级分成八个学习小组,每一学习小组约6-8人,学生课桌以分组围坐的形式摆放。改变了学生“排排坐”的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围坐讨论的形式使课堂变得活跃起来了 (图①:学生围坐上课)。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变为引导者,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才华。学校还制定了班级不同小组之间的竞赛规则。将预习效果、学习成绩、课堂展示、纪律、文明礼仪、卫生、操行等纳入小组竞争,定出激励办法,创设小组竞争氛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改还改变了 “老师教,学生听”的传统做法。请老师们“下台”,即是请老师从神圣的三尺讲台上走下来,回到学生中间去,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氛围。而学生则走到讲台上去。通过学生讲课,既能使他们对所学所讲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又可以锻炼他们的口才和胆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图②:学生在课堂上讲课)。
    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管理方面,学生也从被管理者向管理者方向转变。学校成立了学生会和各种学生社团,将学校的日常管理活动、各项检查评比活动都交给学生去负责。另外,教师还采用每个学习小组每天一个值日组长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担任组长,使他们有一种责任感和荣辱感。某班有七个女生,在小学时就有“七姐妹”的名称。在上课时,这些人经常搞小动作,对其他学生影响较大。发现问题后,任课老师除了逐一做工作外,还把她们分到了不同的七个小组,对个别表现较好的 “委以重任”,这一做法杜绝了她们上课成群搞小动作的现象。现在,黄遵宪纪念中学的课堂基本上都可以做到有无老师在班都一个样,学生可以自己上课、自己管理,基本上实现了全员管理的目标。
    这一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校的教学成绩连创历史佳绩。中考成绩从2005年的14个重点到2011年的45个重点,6年翻了三番。平均分从全区的倒数到稳站全区中游以上水平。该校的这一改革模式2011年1月被确定为市级科研课题,并于2011年5月在该校举行了全市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面向全市推行。
    培养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一个在校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掌握各种技能,将来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该校提出了“你有才能你敢来,学校给你搭舞台”的口号,创办了各种兴趣班、特色班,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自觉参与,进行特色办校。
    该校开办了山歌合唱、二胡演奏、美术、书法、舞蹈、乒乓球、篮球、足球、人境庐文学社和人境庐义务解说员等多种兴趣班和特长班。学生自愿参加,完全免费。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文艺表演活动;不定期举办各种特长竞赛,对学生进行奖励;还为学生出版了《人境庐文学社作品集》、《学生美术书法作品集》等书刊(图③),免费发给学生。这些措施使每个有特长的学生都能有展现自己的舞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这些特长班的学习,学生们培养了兴趣爱好,有的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以乒乓球为 例,创办6年来,已培养了10多名乒乓球教练,其中管涛峰、钟学明、林银思三人到马来西亚昔加末州执教。(教人) 来源: http://mzrb.meizhou.cn/data/20120525/html/10/content_1.html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