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免费注册
 用户登陆
 帮助中心
园地首页 互动课堂 学生中心 网络考场 常用网站 资源下载 手机课堂 特色栏目 友情链接 课堂留言 软件下载
今天是:2025-04-30 星期三   您现在位于: 首页 →  特色栏目 → 在线时事文摘(人文风土)
客家俗语正解:“知(dī)背”与里面
2012年11月14日  作者:  『99100IT园地』  浏览选项:    本文已被浏览 1502 次
“知(dī)背”与里面———兼谈客家方言的避讳(2)
    [俗语正解]
    □丘桂贤
    客家人对方位的叫法非常特别,甚至是隐晦,常常令不操客家方言者困惑,比如把“里面”说成“知(dī)背”,把“外面”说成“外背”,这又有何来历呢?
    我们不妨从语言避讳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原来,客家话“里”音同“狸”,“里面”犹同“狸面”。“狸”是常用贬义词,如狐狸嫲、花狐狸、狐狸花猫、狐狸唔知尾下臭等等。如果说某人的脸用“狸”来形容,则意味着这家伙多是非,是十足的骗子,故理应讳之。“里”为何又代之以“知”呢?原来,清时钱大昕从音韵上证明了“古无舌上音之分”,即“知”的上古音就是“dī”。客家人笃信,“真知”不是表浅的东西,是深藏于“里”的,故把“里面”说成“知背”(“背”的说法见上一节),此称尚有特别的寓意,表示厚实的知识需用背来扛负。另外,“里面”也可说成“知肚”,此称明意是指明方位,更深层是称赞满肚知识!同理,“外面”因“碍面”,而改称“外背”,亦是缘于避讳。
    知,客家话今文读为Zī,而与女阴之“膣”同音,很明显,此称不雅,故“知”的读音都要取上古音“dī”,而不读今的“zi”。语音避讳,亦是客家方言避讳的一种方式,因讳而存古,是一种智慧和文化。有学者把“里面”写成“里背”或“底背”,但是,都未能找出合理的语音解释,因为大多数客家地区均无此读法。
    “里面”改称“知背”,由此可看出,客家日常用语非常有讲究,有着深刻的寓意。客家人尊知,尽在言语之中;客家人崇文,用心非常之良苦。
来源:http://mzrb.meizhou.cn/data/20121114/html/10/content_8.html
 发布人:-----
 [ → 我要发表文章 ]
上篇文章:客家俗语正解:前背”与前面
下篇文章:中美差距从儿童就已拉开
→ 主题所属分类:  在线时事文摘 → 人文风土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广东省高中综合评价平台登录和设置流程图示 (30348)
 温岭幼师虐童事件引发的深度思考 (4287)
 校徽设计范例(2) (4162)
 济平中学简史 (3695)
 高一(2)学生作品:《享受音乐的美》等 (3400)
 怎样设置IE 浏览器的安全等级为低? (3331)
 寻踪问根-客家情 (3265)
 高一(8)班作品展示:明星 (3160)
 神奇迷幻 (3100)
 主题规划样卡、资料搜集情况汇总样表及评价表 (3083)
 最近更新
 广东省高中综合评价平台登录和设置流程图示 (12月16日)
 明星 (3月11日)
 自我介绍 (1月8日)
 自我介绍 (12月21日)
 优秀的明星 (12月12日)
 青春🔅🌱 (12月11日)
 自我介绍 (12月11日)
 充满理想和信念的我 (12月10日)
 绚丽多彩的我 (12月4日)
 青春的我 (12月4日)
 文章搜索
搜索选项:            
  → 评论内容 (点击查看)
(没有相关评论)
  → 发表我的评论
您的姓名:  您的E-mail: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与我在线 ┋ 版本:ShopSha V XP Free ┋ 管理 ┋ TOP ┋
本站总访问量: 11980788 人次 ┋ 最高峰 73 人在线 ┋ 当前有 1 人在线
『99100IT园地』 [功能型] ┋页面执行时间:546.875 毫秒
Copyright 2004-2024 ShopSha-WorkShop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405810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