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相关贴图 ]

      张晓风说过,人生不过是无数的小遇合拼凑出来的大故事,与神光山的遇合则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造物者无他心,只管给你一个完整的世界。只是众生万相命运迥异,造就了形形色色的“物皆着我色彩”。文人墨客的心思大抵如此:每每与景遇合,总爱激扬文字,得志时一日望尽长安花,失意也不忘采菊东篱下。
    上周,我也效仿古人探景的志趣,到兴宁神光山森林公园走了一回。
    初次相见,这钟灵毓秀、安然屹立的山态把我给吸引了。神光山位于兴宁市郊,离闹市不过才几分钟路程,却完全脱离了浮躁的意味,适逢雨后,苍烟夕照下,神光山麓凝萃一方,一片清幽,一副自开自落的样子。
    传说宋年间罗孟郊梦见山神降祥光助他读书,后高中探花,封为学士,从此这个祥山得名“神光”,取吉祥的意味。小小神光山高不过五百米,山上林木参天、遮天蔽日、曲径通幽、一步一景、应接不暇。古迹也很丰富,集寺、坛、池、亭于一身,光是重阳登高、祭祀就有八百多年历史。
    昔日任兴宁知县的四大才子之一祝枝山游玩神光山,曾留下“几点远村依野水,一间空殿锁斜阳”的佳句。
[ 相关贴图 ]

    正所谓未近其身,先闻其音,一曲神光梵唱把我们的脚步带到了神光寺和祖师殿,这里常年梵音缭绕,香火鼎盛,吸引了络绎不绝的信徒前来祈愿。往上走一点还可见到屹立山间的李振将军纪念亭,巍巍然望尽众生百态;往东边山口直下,经过一段幽静的山间小道,来到罗探花洗笔的墨池,据说罗孟郊少年时常年在此读书,临泉习书,水尽墨色,因此得名。
[ 相关贴图 ]

    从神光山的西边山口拾一百一十七级石阶蜿蜒而上,马上映入眼帘的是 “三古”,一座古茶亭、一棵千年古榕和一个卧倒在旁的巨石,这就是有名的“石古大王”,旁边是少有的道教神庙。相传石古大王是古齐昌人口耳相传的民族英雄,后人为了纪念他保家卫国的功劳,设立了神坛,坛上方设一横匾,上字:岩固天全。有趣的石古大王就来源这四个字。岩固天全可拆写为:山口一人,石古大王!茅塞顿开,真是应景应情!大人物、大故事、大传说都给这神光山了!
    突然一阵轻雨袭来,我们也不打伞,兀自往山顶徐行,感受头顶绵雨的快意。多情的雨丝缓缓缠绕着古树,远处的山峰迷蒙了,眼前的榆树愈加青翠欲滴,乳白色的青烟 调皮地变幻着模样,偶尔几只白鸟掠过,箭一般飞向云端,隐入不见。穿过这烟雨,我驻足遥望,这雾霭山岚默默收藏了千年的锦绣年华,穿透了日月光华的韵味,始终坚守,这里我分明看到了一种生命的选择,叫做安然。
    生活背负我们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也许漂泊是人类永恒的宿命,但迁徙未必适汝所愿。以青山为伴,雾霭为邻,看云聚云散,看烟雨飞洒,忘断尘世间,或许才是我们最终的归宿。
来源: http://mzrb.meizhou.cn/data/20130808/html/5/content_1.html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