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妙境和山岩 |
2013年12月5日 作者:文摘 『99100IT园地』 浏览选项:
本文已被浏览 1534 次 |
|
|
|
|
| |
|
一个晴天,我与友人行走和山岩,游览和山古寺,穿越百米仙洞,俯览和山岩水库,欣赏天然妙境。
[ 相关贴图 ]
                              和山岩
    和山岩,位于兴宁市宁中镇,距兴宁城十余里,为一座石岩矮山,海拔226米。据宋朝王象之《舆地纪胜》载“循州东南十里有白石岩”,此为和山岩最早史载。《明清兴宁县志》载《山川》篇云“邑中名胜得于天工者,此岩为最”。和山岩山虽不高,然突起于平原地带,有山有水,亦是兴宁名山胜景。已辟成和山岩景区,古迹有和山古寺、祝王游院、文昌祠、百米穿山洞,新景有和山水库、山庄及酒家等景。
    和山古寺始建于明正德十二年,由时任县令祝枝山倡建,建于石岩之中,深入岩石五六米,岩阔十余米。寺下依山形设有半圆形观音台,台上前端立四根雕龙石柱,台中间辟建水池,池中置莲座,座上为观音立像,高约七八米,周身镏金,甚是耀眼。沿观音台两侧石阶,上行百余级,至和山古寺。寺主殿为两层建筑,琉璃瓦面,墙面漆红。寺左右各有两层钟鼓亭,一层均作为凉亭,二层安置钟及鼓。入得寺门,见左右厅置有诸神像,正面为大雄宝殿。殿内大半面积深入石岩之中,石岩正面安放诸佛座像,岩石之上镶嵌“天然妙境”石刻,相传为祝枝山所书,亦传为清进士邑人饶宝书所书,因未署名,难以考证。
    岩左有廊庑数间,为僧人住所。岩右为后人辟建“祝王游院”,院内墙上绘有祝枝山及王天与像,左右壁间,镶嵌祝枝山诗《游和山麻石岩》及王天与撰《和山麻石岩记》石刻。细观两人诗文,让我们领略到了和山岩五百年前之概况。
    从祝王游院侧门出,沿小道上行30米,可至仙洞及祝王新院。民国十九年,乡绅潘明星隐居和山寺,邀民国中将李振球将军来游。李见此地确为避暑胜地,出资于祝王游院后侧石崖下,开凿一洞,深约三丈,宽高丈许,引洞中泉水自一大石螺尾部喷射而出,名曰“仙洞”,供游人观赏。我们深入仙洞,因是首次穿越,不明洞内详情,既好奇,又惊恐,借助微弱光线,踽踽前行,洞虽仅百米,然感觉甚是漫长。行不多时,终见前方亮光,快步走出洞口,惊恐之心顿时释然。伫立洞口,但见脚下已是和山岩水库。
    和山岩水库建于1958年,库容达1500多万立方米,主坝前水面宽阔,库湾较多,坑坑洼洼,库区内少有民居,林木茂密,环境甚好。库边山崖建有度假村,入库山梁之上,另建有单体别墅六座,南北两面临水,风景非比寻常。餐馆以库产鱼类为主,库中建有网箱,捞鱼起锅,以鱼鲜味正而闻名。
    我们沿和山岩北坡小路东行百米,至和山岩顶,再沿山脊北行百米,至文昌祠。文昌祠由主殿及膳堂构成,主殿为上下两堂构筑,黄瓦红墙,膳堂为排屋结构,灰瓦白墙,两座殿堂建筑风格各异。主殿文昌祠上堂供奉文武两帝。膳堂前有百年老松,树下置有茶台,别有景致。
    歇于树下茶台,架炉煮茶,望尽兴宁城,远眺神光山,此情此景,兴城南边,唯有和山岩,真乃天然妙境也!
    参考路线:
    兴宁城官汕路,转入机场路直行4.4公里,左转行约百米,再左转沿道行2.7公里可至和山古寺。
摘自:梅州日报 2013.12.05 |
|
| |
|
|
|
|
|